小時候最喜歡聽《小美人魚》的背景音樂。記得我姑姑送我一片《小美人魚》專輯。那時候很愛那片專輯。
現在還會聽《屬於你的世界》(Part of Your World)這首歌。《屬於你的世界》的主題是小美人魚希望能夠屬於人類的世界。
不過因為她外表的關係,也因為她思想的原因,她並不完全屬於海洋,但又怕人類不能接受她。
有時候,我覺得自己也很像這個小美人魚。在臺灣,出外的時候總會有人用大膽的眼神看著我。我知道我跟臺灣人看起來不一樣,像試著剛擁有雙腿想要融入人類社會的小美人魚。
臺灣人似乎很害怕或是害羞,不敢跟我打招呼。我想讓大家知道我真的很友善,不想要他們不理我或是一直叫我「那個外國人。」
我想說:「我有名字。」有時希望我看起來像臺灣人一模一樣。也許就能容易一點屬於這個國度。
雖然我是美國人,但有人說我看起來不像美國人。其實美國人沒有特別的樣子。可能我外表不是大家對於美國人的印象,有人覺得我是菲律賓人,有人覺得我是拉丁美洲人。我想是因為我是混血,所以很難揣測。我是個很樂觀的人。我也很感謝我是我。
我很幸福在一個混血家庭長大,特別是美國在1967年以前異族婚姻是非法的。那時如我的存在被視為罪行。在這樣歷史下,我幼年在美國的時候,有時也覺得不屬於這個世界,因為還有人對於異族婚姻還存有不同意見,不能理解、認同混血的存在。
在小美人魚神話裡面,她是半人半魚。類似她,我是半白半黑。我爸爸是白人。媽媽是黑人。爸爸的血統有荷蘭的。媽媽的血統也有古巴及北美洲切羅基(Cherokee)。小時候,沒有看起來像我的一樣混血的洋娃娃可以讓我玩,所以媽媽就買一個像白人的洋娃娃跟一個黑人的洋娃娃。她一定希望我可以這樣就能學到怎麼愛自己不同的血統背景。
這就是為什麼我重視多元文化。我決定如果要繼續學習中文,就必須了解以中文為母語的國家。我認為若想當很好的老師必須理解不同國家的人如何看待這世界。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,但是本質上來說是一樣的。
不管語言能力高或低,不管長相如何,我還是人。而所謂的「人」,不就是我們所有住在這個地球的每一個人嗎?
我決定要寫這篇文章,其實是因為最近心情的關係,但有點害怕會惹惱別人,我本來想把這件事深深埋在我的心裡。不過我仔細想想童玩節的其中一個目的是交流。交流的目的應該是消除文化隔閡,對吧?
(完)
目前於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的童玩日報實習。工作內容包括這樣的寫作訓練。
特別感謝王老師,文立,以及我的好朋友Izzy。由於你們的幫助才能寫出來這麼複雜的題目。